首頁 > 房地新聞

房子是被現實擋下的夢!寧買車不買房、年輕人心聲:努力有回報的實感

為什麼年輕人存到第一桶金,常常先買車,不是買房?試著去理解,並不是他們不努力、也不是不懂投資,是現實讓他們不想面對「房子」這兩個字。

車貸5年 vs 房貸30年

一樣是背貸款,車貸5年咬牙一忍就過了,房貸一簽就是30年,光想就喘不過氣。

更何況,車子很多人是一次付清,不用欠銀行,不用壓力山大。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,心理負擔輕很多,安全感高太多。

車子可以開出去「讓人看見」

這不是虛榮,是想證明自己開始有能力了。

你想嘛,一個人辛苦工作幾年,終於買了台車,可以開去接爸媽、載女友出遊、朋友聚會也不再搭捷運。

這種「我長大了」的成就感,是房子給不了的——尤其是那種連爸媽都看不到的預售屋

媒體說房價被炒起來,買房=當冤大頭?

「台灣房子不值得買」這句話,已經變成某種集體意識。

年輕人原本就覺得買房是遙不可及的事,現在又有人告訴他:你沒買不是你的錯,是世界錯了。這種說法,聽起來多安慰人,對吧?

車,是能立即感受到回報的努力;房,則是還沒開始就先被門檻擋下的夢。

不是他們不選擇房子,是這個時代,先逼他們放棄。

但說到底,人生不只是「買什麼」的選擇,更多時候是「先活下去」的選擇。

有人買車,是為了方便通勤;有人選擇租屋,是為了喘息的空間;也有人咬牙買房,是為了給未來一個交代。

沒有對錯,只有當下的適合。我們可以不急著批評別人的選擇,也別忘了,自己曾經也是那個努力撐起生活的年輕人。

◎本文內容已獲潘柏彥授權,原文出處於此;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。


資料來源